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360天
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53个词条
01在豆瓣“抠门女性联合会”小组里,你能看到当代年轻人如何将一块钱掰成八瓣花的神奇操作。
一位抠友发出自己的0.9元午餐:同事给的馒头,放了三天没有吃,0.9元买了一个青椒,配在一起炒。
也有人晒出“20元采买一周食材”的清单,详细记录如何用土豆、鸡蛋和打折猪肉搭配出七天不重样的晚餐。
还有位IT工程师分享把一件衣服穿十年的心得:袖口磨破绣朵花,衣领变形成“复古设计”。
最令人称奇的是“抠神”王神爱,她毕业9年靠每月储蓄90%工资在南京买了两套房。
她的日常包括:捡朋友淘汰的衣服穿,交通费全靠领券,每年买衣服花费不超过100元。
这些看似极端的生活方式,在抠组里却被视为“认真生活”的智慧。
然而,真正的智慧不是不花钱,而是不为省下明面上的小钱,却支付了人生更宝贵的大钱。
我们小区的张阿姨就深谙这个道理。
每天下午四点,张阿姨雷打不动要去楼下便利店买比超市贵三块钱的酸奶。
当邻居笑她不会算账时,她掰着手指头给大家算:“去超市往返半小时,公交车费两元,万一碰上熟人聊天又耽误二十分钟。这三块钱买我半小时清闲,不值吗?”
直到读了《让你爱不释手的超实用日常经济学》,我才明白张阿姨实践的是一个经济学原理——交易费用。
书上说,我们买东西花的钱只是冰山一角,隐藏在水下的还有时间、精力、交通这些隐性成本。
这就是所谓的交易费用,也叫“交易成本”。
张阿姨多付的三块钱,其实是在购买最宝贵的资源:时间和好心情。
02豆瓣抠组大神们的案例为什么被很多人认为过于极端,就是因为他们的极致节俭实际上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去降低直接的金钱支出。
殊不知,他们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,实则就构成了一个高昂的交易成本。
长期负担这些成本,不知不觉中其实损失了更多。
豆瓣抠组一个匿名用户就曾记录了自己停止“薅羊毛”后的变化:以前花4小时抢满减券,现在用这时间学编程接私活,每月多赚3000元。
她总结道:真正的穷人思维不是舍不得花钱,是舍不得计算时间价值。
她的觉醒,在于意识到了“时间”才是每个人最核心、最昂贵的交易费用。
当她发现自己的“时间单价”远高于“省钱效率”时,决策就彻底改变了。
这正应了书中的洞察:不同的人时间价值不同,其交易费用也截然不同,真正的智慧是为高价值时间“付费”,而非浪费它去节省小钱。
知乎上有个热门帖子,一位妈妈详细计算了“省小钱亏大钱”的经历。
她为省200元乐高钱,转3趟公交去郊区批发市场。
结果孩子中暑花300元医疗费,自己请假扣150元全勤奖,还倒贴50元公交费。
她终于明白,有些“便宜”要付出更贵的代价来换。
这就像书里说的“郑人买履”故事。
忘带尺码的古人,宁可跑回家拿尺码也不肯用自己的脚试鞋,结果错过集市。
现代人不过把“尺码”换成比价软件,把“集市”换成限时优惠——本质都是为了显性节约,牺牲了隐性成本。
03我有个朋友,最近也做了笔聪明的交易:直接签了租金比市场价贵500元的房子。
中介笑他冤大头,他却用省下的看房时间做了个8000元的私活。
这也应了书上那句话:大老板谈生意选五星级会所,不是摆阔,而是他们的时间单价更高。
不过,交易费用也不是越少越好。
楼下面包店比网上贵五块,但我还是爱去——老板娘记得我不爱吃奶油,每次结账都多塞个蛋挞。
这种人情味,算不算降低了“心理交易费用”?
仔细观察不难发现,那些外卖免配费的店铺,其实早把运费揉进了菜价里。
所谓“免费”,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收费。
这大概就是交易费用最有趣的地方——它像空气,看不见却无处不在。
懂得算计它的人,不是斤斤计较,而是明白一个道理:人生最大的浪费,不是多花了几块钱,而是为省小钱赔掉了更珍贵的东西。
就像张阿姨说的:"三块钱买我半小时清闲,这买卖,划算!"
人生就是一张巨大的“交易费用”计算表。
有智慧的人,懂得在复杂世界里,寻找属于自己的总成本最优解。
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